屏風小戲大作-救國株式會社
打著救國的旗幟,高聲呼喊救國的口號,其實大家不過就是堂而皇之的說謊。每個人都有說不得的秘密,揭不得的瘡疤。掀開美好的表象後,露出來的真相總是太赤裸,就像露了餡的餃子,底被掀開,那開腸剖肚的餃子,實在不美好。(不過吃下肚倒是沒多大差異,呃…離題了。)真實的讓人沒能願意面對真相,或者更確切的說,沒能面對自己最赤裸的一部份。不過,人們對於挖他人瘡疤,偷窺他人隱私,道人長短,倒是擅長的很。
殺人案件最好可以如此簡單的被醞釀與塑造成國際事件,藏鏡人加油添醋的將「嫌犯」描繪成十惡不赦罪大惡極的瘋狂殺人魔,已夠荒誕可笑。媒體對案情的窮追不捨與不加考證,愚弄民眾,更加荒誕。考證與嚴謹的態度比不上灑狗血、腥羶色贏來的收視率與版面,媒體總說「觀眾有知的權利」,怎麼不問問觀眾到底想知道什麼?雙主播、搶場地的連線記者們以及出狀況的SNG連線記者,那些笑點,不正也出現在現實生活中?諷刺意味真是濃厚。愈是高高在上,愈有更多的瘡疤,愈有更多的謊言。高層及有關單位不過就是那些善於說謊、善於玩弄權術、善於愚弄人群的人們。媒體亦然,亂象於是橫生。弔詭的是,人群似乎也樂於被愚弄。誰願意真的動腦、抽絲剝繭,尋求真相?又回歸到最初探討的議題,真相不完美,那就視若無睹吧!這是個病態的、嗜血的社會,社會的病態卻成了常態。
救國株式會社的主腦與成員,以及想出名的嫌犯,都各懷鬼胎,最後都失控。是真救國還是假救國?觀眾自有定論,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。最後「嫌犯」撕掉所有布景的一幕,是否也意味著真相最終被披露,原來什麼都是假的。那觀眾呢?是否也被愚弄了?
一齣黑色喜劇,觀眾居然看著別人的悲劇哈哈大笑,果真「凡是有人笑的時候,就是有人被傷害了。人,都是因為一些殘酷的事情,才覺得好笑!」(註1)
後記:
Yo小姐和Derma姊姊看場戲,該笑的地方不笑,老在奇怪的點笑得花枝亂顫。只因腦子停不下來的轉呀轉,忙著分析劇本、演員情緒、燈光、橋段的鋪排…累死自己。為什麼看場戲那麼累?我說Derma,我們有多久不能「正常」的看戲了?
註1:語出 表坊《那一夜我們說相聲》
- Oct 26 Sun 2008 12:44
。救國株式會社 觀後感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